摘自南开新闻网10月27日至30日,第四届东亚环境史大会在南开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亚等全球10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共商人类生态文明大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届会议由南开大学主办,东亚环境史学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共同组织。围绕本届会议主题“文明的生态足迹:东亚与世界”,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海德堡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台湾东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世界著名学府及科研机构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生态学家、地理学家、环境科学家以及其它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人类特别是东亚人民的生命历程,讲述人类与天空、大地、海洋、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不断扩大和深化交往的故事,检视包括东亚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与文化曾经遭遇和正在面临着的环境挑战,为深刻认识文明与自然彼此因应、协同演化的复杂生态关系和历史过程,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之道提供东方经验借鉴。传播中国传统生态文明的智慧和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27日,大会开幕式在津南校区举行。南开大学校长、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龚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说,在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的哲学理念、发展方向、建设目标和行动方略都做了精辟的论述,代表了我们的文明自觉和国家意志,将指引中国人民更加坚定地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并对全世界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南开大学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强调“责任、能力和创造”,当下最大的“责任”就是促进可持续发展。最近十多年来,相关学科的学者积极探索跨学科合作的研究方式,在环境修复、循环经济、空气质量监测、水土污染防治、中外环境史和生态文明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多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团队。2014年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成立,致力于打破学院体制局限,架设思想沟通桥梁,促进人文与科学交融。本次会议,是生态文明研究院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大型国际学术活动,是由历史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专家共同筹备的,希望能将法律、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学者和自然、技术方面的学者聚集在一起,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陆新元在致辞中说,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实践方略进行了系统精辟的论述。为了中国人民的长远福祉,促进世界持续和平和繁荣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空前未有的重要地位,显示了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和美好愿望。中国环境保护是在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实际国情之下起步和发展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十分重视环境史研究工作,希望中国环境史学者重视这段历史,系统记录和深入研究这段历史。本次会议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环境史研究,增进不同学科领域学者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人员相互学习,携手齐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文明迈向一个更加丰足、更加和谐、更加健康、安全的发展新阶段。
第三届东亚环境史学会会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首任专业主任委员、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王利华在开幕式致辞中对从世界各地来到南开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说,本次会议凸显“文明”这个关键词,过去数个世纪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经济和社会的急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让人们对以往的文明道路产生了怀疑和迷惑,迫切需要从环境史角度进行系统、深刻的省思,以免陷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严重精神迷失。“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的基本愿望,中国提出了并且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日益快速的全球化,使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共同的挑战。虽然拥有不同过去,但面对“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需要“跨越边界、海洋和山川”(2015年会议主题)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分享历史经验,发现“地方实际和全球关联”(2013年会议主题)。相信这次会议,将成为中国环境史学发展的新起点,成为环境史由零碎探讨转向综合思考和整体建构的起点。
本届年会为期4天,在“文明的生态足迹:东亚与世界”这一主题之下设8个论题:“时空过程与历史脉动:东亚文明的起源、展开和转型”“自然环境与社会形态:人口行为、族群组织和国家政体”“自然环境与生存方式:经济体系、物质生产和衣食住行”“环境、资源与技术:材料和能源开发利用及其生态影响”“沧海变桑田:自然和人类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环境景观变化”“挑战与应战: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灾害、疾病、污染问题”“认知和情感:关于环境的知识、价值观、信仰和审美意识”以及“东亚与世界:跨越陆地、海洋和天空的文化接触与生态关联”。
大会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前理事长王玉庆、堪萨斯大学霍尔杰出荣誉教授唐纳德•沃斯特、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胡涛、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刘翠溶、纽约大学上海分校环境法教授丹尼尔•顾特曼分别围绕“生态文明:我们的思想与行动”“边缘与断裂:通向大历史之路”“从历史视角看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与台湾的节能减排实践”“正在兴起的比较环境史:中美环境法律和政策的迅速发展”进行5场主题报告。大会还举办“人类世”“历史上的食物与环境”两场多学科沙龙,发布145篇论文。
30日举行的闭幕式上,台湾“中央研究院”教授刘士永当选第五届环境史学大会主席,美国惠提尔学院教授罗伯特·马尔克斯,日本京都大学教授藤原辰史,我校历史学院教授余新忠、韩国全北国立大学助理教授manyong moon、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侯深、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侯甬坚、台湾东华大学教授王洪濬、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瀬戸口明久8名学者成为第五届环境史学大会理事会委员。与会者就环境史学本身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而有效的对话和交流,对于东亚生态文明的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达成了一系列共识。